xin_033120822115751517201  

以歷史上的戰爭片當視角、國難世仇當催化劑《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肯定不是第一人,也將不會是空前和絕後的好,但作為一個改編小說渲染民眾情緒的視角去看,他的成功度應該可以跟《唐山大地震Aftershock》相比了,當然背景不同、角度也不同。

有些影評前輩不喜歡他的擴大國殤情緒,模糊了創作,但我卻能容許這點,因為在戰爭場上,無分你我他,只有國與國,且南京大屠殺本就是件真實的歷史案件,日本人對中國或是台灣慰安婦這種國殤世仇不需要拍成電影渲染就令人髮指了,光這點我就非常容許,甚至張藝謀要在日本人臉上作水彩畫我都不會意見。

聲明一下,我不是憤青,只是會忽視掉比較狗血的這塊,其實只要忽視掉這塊,這部電影會變得很好看,我就很喜歡。

講到南京大屠殺就一定要講《南京!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若你不喜歡太過矯情,那你就必須要看《南京!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南京!南京!''的戰爭視野不是只有講到中國人如何被日本人欺壓,還有講到日本高級軍官和小小士兵的視野,一場戰爭下來,可惡的固然是日本人,但也有可憐、心地善良的日本人,有苟且偷生的人,也有不畏生死、捍衛國家的人,整部電影看完,只能用以淚洗面四個字可以形容。

e98791e999b5e58d81e4b889e987b5-03  

金陵十三釵是十三個妓女的故事? 但故事劇情裡妓女有十四個而女學生有十二個,哪來的十三釵,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導演算錯了...這個是黃子佼在首映會上用的梗,覺得不錯就偷用了一下,別介意阿,如果笑梗也有版權問題,那小鐘可能就是最大盤的盜版商拉,上述是題外話,十三釵如何變來的就請各位自己去戲院看,我就不方便在此破梗了,其實故事非常的簡單,就是克里斯汀貝爾所飾演的冒牌神父在南京的一處教堂裡保護著十四名妓女和十二名女學生,而時代背景是在南京大屠殺發生時。

克里斯汀貝爾的角色不是小說裡的原著角色,本來還活著的神父被賜死,換成了一個來幫神父殮葬的冒牌貨克里斯汀貝爾,而因為是洋人的關係也良心發現就此冒充起神父去幫助這些躲在教堂裡的女學生和妓女。克里斯汀貝爾在''金陵''裡剛開始有點像是《血鑽石Blood Diamond》裡的李奧納多,凡事只求利益,像是泯滅人性、戰爭中裡的老鼠,但李奧納多出色的地方是轉折點比較鮮明,而克里斯汀貝爾的轉折點比較快速簡單,就是''良心發現'',不意外也較單純,不像李奧納多是快死掉才良心發現,角色情緒就比較複雜些,而這種痞痞的性格克里斯汀貝爾演起來也是駕輕就熟了,把《燃燒鬥魂》裡的痞子靈魂偷一些來,就是克里斯汀貝爾的痞子神父了。

20120104114559351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的爆破場面還是有些瑕疵,看得出是動畫做的,但是裡面的一些戰爭橋段還是會令人熱血激昂、扣人心弦,像是已肉身去擋坦克的子彈,好讓後面的爆破手去接近坦克完成任務,在肉身擋彈的時候畫面瞬間停格,用慢動作去捕捉那些人肉士兵的表情,是多麼的堅決、痛苦,直到最後一個衝上去炸掉坦克,無一倖免,入戲的人真的會掉下眼淚。還有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也是個鐵血男子,在布料店的那一戰也是令人驚心動魄,好比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那些爆破出來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布料,就像是人世間的唯一光亮也熄滅了,雖然看得出張藝謀想碩造出中國當時士兵以一的勇悍精神,也想詆毀日軍的形象,但如先前所說,再怎樣灑狗血,故事說得動聽我也照樣消化進去。

張藝謀有透露過,在''金陵''裡的教堂場景,裡面有塊七彩玻璃,是他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景,為此他還不斷的去燒玻璃,為求完美還燒了好幾塊。玻璃是靈魂場景,那麼靈魂人物呢?我個人認為是裡面的女學生"書娟"。書娟並不是演的好才是靈魂人物,而是在這個故事裡,他扮演了一個客觀的旁觀角色,在這些有名的14名秦淮河女人踏進教堂時,書娟就從這塊七彩玻璃的破洞處從內往外看,當時他看到了風情萬種、千嬌百媚的秦淮河妓女,在他眼裡是多麼的庸俗、不堪,面對此亂世更是諷刺,如世人所笑他們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看著她們的嬉鬧和訕笑,實在令人格外討厭。這是世人對秦淮河女人的看法,書娟也同樣不能倖免,所以在初期時女學生們和妓女們是互看不順眼,但有什麼仇是比的上民族世仇,有什麼恨是比的上亡國家恨,在一連串日本的暴戾手段,讓書娟看到了這些秦淮河女人的另一面,也跟他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甚至比他們還悲慘,回想起從七彩玻璃裡偷看他們的視角,好像不在那麼的艷俗,與從穿透過玻璃的七彩陽光互相輝映,她們的笑容使人開心,她們的姿態多麼的動人,戰爭不在無情,因為有了她們,處處有溫情。許多戰爭片都是冷色調的,好去彰顯戰爭片的殘酷,張藝謀故意從這塊七彩的玻璃的多種顏色,去增添那些人性的光輝,就像是墮入黑暗深淵中,透過這塊玻璃,還是能得到些許希望。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幕是書娟看著玉墨為首的秦淮河女人脫光了上衣用著白布條裹著胸,目的是為了降低年齡,透過書娟的眼睛,好像這些妓女的身體不再骯髒,而是無比白淨、純潔,因為此時此刻,他們的靈魂已得到淨化。

1330620347-4031754394_n  

世人對妓女的印象就像書娟一開始看到他們一樣,搔首弄姿、濃妝豔抹的骯髒女子,但其實她們何嘗不想當個正常人,無奈小時候就被抓去陪客,也如她們說講的,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什麼苦都一路咬牙過來了,除了要有一顆堅毅的心還必須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所以她們才會如此後知後覺,並不是如他們所講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有一位妓女有在片中提到"這塊玉鐲原本是有一位男子想要贖她回去,但她卻想再等等看這位男子是否真心",從這段話可以得知,妓女其實是不太相信愛情的,因為他們的職業就是玩弄人的情感,克里斯汀貝爾與玉墨的愛情雖然比之其他主幹劇情較為不顯眼,但最後一幕的真心對談也是讓人無比鼻酸,玉墨也如其他的妓女般不相信愛情,所以才問克里斯汀貝爾"你真的會愛上我嗎?",這句話套上她的身分講出,令人格外心疼,就算她再怎麼看盡世道、歷盡甘苦滄桑,她還是個需要人愛的女孩子,如此不相信愛情卻又想得到一絲被愛的感覺,真的讓我解析到快崩潰了阿!!金陵十三釵的片名其實是劇情核心,英文片名The flowers of war跟教堂裡的七彩玻璃可以互相輝映,幫這殘酷的世道種下希望的花朵和光輝。

13240236355123201112160018438_46305  

克里斯汀貝爾在原著裡的腳色就是個神父,但到了張藝謀的電影裡就變成了禮儀師,工作內容就是幫死者化妝、殮葬,其實轉換成這個腳色有不太一樣的意義和趣味,這讓我想到了《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意義就是不管你生前是什麼職業、性別,都可以在死後把人變成你所想要的,也就是說,''金陵十三釵''裡克里斯汀貝爾幫最後十二名妓女偽裝成女學生時,也是有完成妓女們的心願的意思,克里斯汀貝爾在化妝前問玉墨說"你想要變成幾歲?"玉墨則回答他說"幫我變成13歲吧,13歲是我最清白的年紀",這聽起來格外諷刺又溫馨,克里斯汀貝爾是個死神也是個天使,完成了他們最後的心願也等於送他們上了絕路,真的令人心痛。

在慘無人道的戰爭裡,每個人都希望能回到家鄉去,安心的耕田種地,養個小牛賺個小錢再娶個老婆就是個平凡的幸福了,《南京!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裡就有提到日本士兵對於戰爭的麻木和思鄉之情,而金陵十三釵裡的長谷川大佐也在教堂裡秀了一手鋼琴,曲子正是他們日本當地的童謠,說來諷刺,他們把別人的家鄉搗個不成人樣,人家都已無家鄉可歸了,他們還如此思鄉,而裡面的小男孩浦生在臨死前也透露出我們隨手可得的快樂對他來說是無比的重要,這讓我想起成龍的《大兵小將Little Big Soldier》講的也是如此道理,平凡、隨姓就是福,何須攻城掠地、佔人家城,得到這些榮耀、頭銜就可以獲得幸福嗎?對他們這些小老百姓來說,只要能三餐溫飽、努力工作就是幸福了。

最後幫各位打個預防針,只要你能無視張藝謀在這部電影有些自我膨脹、擴大國殤,就能吃的津津有味,對我來說,故事講的好、有意義,就是一部可歌可泣、非常精采的電影了,還有看完後會討厭日本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首歌是玉墨為首最後唱給女學生的秦淮景,是他們妓院裡有名的招牌歌,非常動人好聽,後面視角轉到書娟,透過書娟眼裡看到的不是一群飽受戰爭創傷的女人,而是亮麗動人的秦淮河女人,是片裡非常感人的一個橋段。

 

 漢克滿意度: ★★★★★★★  (7/1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